乙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植物激素,具有易燃易爆、低温冻伤等多重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防范事故发生。以下从操作、储存、运输、应急处置及健康防护五个方面详细说明注意事项:
一、操作安全规范
1. 作业环境控制作业场所需设置乙烯浓度泄漏检测报警仪,定期测定浓度并公示结果,确保浓度低于爆炸极限(2.7%~36%)。采用防爆型通风系统和设备,远离明火、热源,严禁吸烟,固定动火区需距离生产区30米以上。操作人员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设备传动部分需接地跨接,防止静电积聚。
2. 设备操作禁忌系统运行时严禁敲击、带压修理或紧固,不得超压或负压操作。若管道、阀门冻结,仅可用热水或蒸汽解冻,严禁明火烘烤。充装时必须使用万向节管道系统,严格控制充装量,防止超装导致容器破裂。
3. 动火作业管理检修动火前需办理审批手续,对设备、管道进行充氮吹扫(氮气纯度>98%),确保吹扫口乙烯含量<0.5%。动火时设专人监护,配备灭火器材,作业后彻底清理现场,防止残留气体遇火花引发爆炸。
二、储存安全要求
1. 储存条件控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专用库房,库温不超过30℃,容器需密闭并明确标识。远离热源、点火源及酸类、卤素、氧化剂等禁忌物,电路系统需接地,采用防爆型照明和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
2. 间距与防护设施乙烯瓶与易燃、氧化性气体容器间距≥8米,与空调吸风口、明火或电气设备间距分别≥20米和10米。储罐需定期校验安全阀、液位计等安全附件,每年进行耐压试验和罐壁腐蚀检测,并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设置防雷设施。
3. 泄漏监测与应急准备储存区应设置气体检测器,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如防爆堵漏工具、消防器材)。发现泄漏时,立即启动通风系统,疏散人员至上风处,使用肥皂水检测漏点,严禁开关电器或使用明火。
三、运输安全管理
1. 车辆与装载要求运输车辆需悬挂危险货物标志,安装卫星定位装置,钢瓶瓶口朝向车辆右方,堆放高度不超过防护栏板,直立排放时车厢高度不低于瓶高的2/3,用三角木固定防止滚动。
2. 运输过程禁忌远离火种,禁止在明火区域或人员密集地段停车,停车时需专人看管。运输途中发生泄漏或火灾,应驶至安全区域处理,严禁在现场逗留。管道输送时需避开水源地、车站等敏感区域,沿线设置警示标志和测试桩,地上敷设段采取防撞保护措施。
四、应急处置措施
1. 泄漏处理立即撤离污染区人员至800米外安全地带,切断火源,关闭泄漏源。若无法封堵,可将泄漏容器移至空旷处排放,并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气体。处理时需佩戴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避免直接接触液态乙烯。
2. 火灾扑救小火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大火采用水雾降温灭火,禁止直流水冲击容器。若火势失控,需撤离至1600米外,待专业人员处置。储罐火灾时,优先冷却容器,防止爆炸,严禁在未切断气源情况下灭火。
3. 人员急救
○ 吸入中毒:转移至新鲜空气处,必要时人工呼吸并就医;
○ 冻伤处理:接触液态乙烯后,切勿揉搓或冲洗冻伤部位,立即就医;
○ 皮肤接触:用肥皂水清洗,若有灼伤,用冷水冲淋后就医。
五、健康与环境防护
乙烯属低毒类气体,高浓度吸入可致麻醉、意识丧失,长期接触可能引发头晕、乏力等症状。操作人员需定期体检,工作场所设置洗眼器和应急淋浴设施。废弃乙烯需通过专业设备燃烧处理,禁止直接排放,防止污染水体、土壤及大气。

咨询热线
17371457003
17371457003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