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储罐在检修、维护或意外泄漏时可能释放氨气,对环境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为高效回收氨气、降低污染风险并节约资源,需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法。以下为综合回收处理技术方案,涵盖常规回收与应急处理措施。
一、常规氨气回收处理方法
1. 吸收法回收:
采用洗涤塔(吸收塔)系统,利用水作为吸收剂。将储罐释放的氨气导入洗涤塔,氨气与水接触生成氨水。通过蒸馏塔分离氨与水,再经精馏、压缩冷凝,将氨气转化为液氨回储。该技术成熟,如澄江纺机厂与南京化工大学联合开发的“三低一压”系统,通过低温低压操作简化设备、提升安全性和能效。
2. 置换与压缩回收:
在储罐检修前,需进行氨气置换。专利技术(ZL2015102886168)提出:排空液氨后灌水浸泡24小时,排水后用压缩空气吹扫,确保罐内压力≥0.4MPa,持续4小时;随后通风至含氧量18%-22%,实现安全检修。该置换步骤可作为回收预处理,减少残留氨气排放。
3. 磷酸吸铵法(工业配套):
在焦炉煤气等工业场景中,可采用磷酸吸收氨生成磷酸铵,进一步加工为化肥或化工原料。该方法需配套蒸氨塔和脱硫系统,适用于大型工业尾气处理。
二、应急泄漏处理措施
1. 少量泄漏处理:
○ 立即疏散人员,加强通风。
○ 使用砂土、活性炭等惰性材料吸附,收集至密闭容器。
○ 喷雾水稀释,避免直接冲击泄漏源,防止氨气扩散至下水道或密闭空间。
2. 大量泄漏处理:
○ 启动应急预案,穿戴全封闭防化服及空气呼吸器。
○ 用喷雾水流覆盖泄漏区,降低氨气浓度;封堵泄漏点(如阀门、管道)。
○ 报警并协调环保、消防部门,隔离危险区域,禁止明火与电源操作。
○ 通过水雾中和与无火花工具堵漏,防止进入水体或阴沟。
三、安全与操作注意事项
1. 设备维护:
定期检查储罐阀门、管道密封性,配备氨气浓度检测仪和氧量监测装置。
2. 人员防护:
操作人员需培训合格,配备耐酸碱防护服、呼吸器及应急洗消设备。
3. 预案演练:
定期模拟泄漏场景,优化应急响应流程,确保快速处置能力。
4. 环保合规:
回收装置需符合排放标准,洗涤塔排气含氨量低于环保阈值,避免二次污染。

咨询热线
17371457003
17371457003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