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高纯氦气:战略性稀缺资源的国产化突破与多领域应用
创建时间:2025-10-10  浏览量:0


600×400


一、核心特性与资源现状


高纯氦气(He)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惰性气体,具有极低沸点(-268.94℃)、不可燃、微溶于水等特性,其纯度需达到99.999%以上(GB/T4844-2011标准),每10万份气体中杂质含量不超过1份,其中氧气<0.5ppm、氢气<0.1ppm,且不含二氧化碳、甲烷等干扰性杂质。作为宇宙中含量第二的元素,地球上的氦气资源高度稀缺,主要伴生于天然气与煤层气中。我国氦气资源总量约11亿立方米,但长期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曾达95%),2023年后通过技术突破逐步实现国产化。


二、提取工艺与技术创新


高纯氦气的工业化生产需经过“富集-分离-纯化”多阶段处理,核心技术路径包括:


1. 低温精馏法:通过逐级冷凝至-190℃,利用不同气体沸点差异分离氦气,需处理90%浓度的氖氦混合气,适用于高纯度需求场景。

2. 膜分离法:采用中空纤维膜组件实现氦氢分离,具有能耗低、操作灵活的优势,常与其他工艺耦合使用。

3. 变压吸附+膜分离+精制纯化:我国创新工艺,可将原料气中0.1%的氦浓度提升至99.999%以上。例如,中国煤科开发的含氦煤层气提氦技术,融合变压吸附脱碳、膜分离浓缩及低温吸附纯化,产出纯度达99.9999%的产品,且提氦后残余气体可用于发电,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国内已建成全球首套3.6万Nm³/d含氦煤层气提取装置、天然气闪蒸气提氦项目及年产百万方级高纯氦装置(四川空分集团),形成“液化提纯-运输-应用”全产业链能力。


三、多领域关键应用


高纯氦气因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刚需资源”:


● 医疗领域:液氦是核磁共振成像仪(MRI)超导磁体的冷却介质,其超低温环境(4.2K)保障超导线圈零电阻运行,直接影响成像清晰度;与医用氧气混合可作为深海作业呼吸气体,避免氮气麻醉风险。

● 半导体与电子制造:作为载气用于气相色谱仪(GC)、气质联用仪(GC-MS),确保分析精度;在芯片制造中作为保护气,防止晶圆氧化,提升良率。

● 能源与工业检测:空调领域氦漏仪的检漏气体,凭借小分子尺寸精准定位微小泄漏;与高纯氩气配合用作特殊焊接保护气,适用于镁、锆等活性金属加工。

● 科研与航空航天:液氦为超导材料研究提供极低温环境;作为氦气球、飞艇的填充气体,替代可燃氢气;在航天器中用于燃料系统检漏与姿态控制。


四、安全规范与市场趋势


尽管氦气无毒不可燃,但其窒息风险需严格防控:当空气中氦浓度过高导致氧含量<19.5%时,会引发呼吸加快、昏迷甚至死亡。使用时需采用YQY-12型减压器,确保气瓶压力(通常15MPa)稳定,定期用肥皂水检漏。储存运输需避免暴晒、撞击,液氦接触皮肤可致严重冻伤。


当前,全球高纯氦气需求年增速超5%,半导体与医疗设备是主要驱动力。我国通过煤层气提氦、LNG-BOG提氦等技术突破,正逐步降低进口依赖。未来,随着低温精馏与膜分离耦合工艺的普及,以及“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转型,高纯氦气国产化将为我国高端制造、大科学装置(如高温气冷堆)提供关键资源保障,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17371457003

手机号码

17371457003

微信咨询

二维码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