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太阳元素的发现与地球储量
氦气(He)是宇宙中含量第二的元素,占星系质量的24%,却因极不活泼的化学性质被称为"太阳的元素"——1868年,天文学家让森和洛克耶在太阳光谱中发现其独特黄线,1895年才由拉姆齐在铀矿中证实地球存在氦。这种单原子稀有气体在地球大气层中仅占0.00052%,主要赋存于古生代含气岩系的天然气中,含量约1%~2%。截至2025年4月,中国新增氦气探明地质储量40.7亿立方米,苏里格、涪陵等6个气田储量均超2亿立方米,为战略资源安全提供支撑。
二、极端物理特性与技术突破
氦气是自然界最难液化的气体,沸点低至-268.9℃,临界温度-267.95℃,液态氦在2.174K时会转变为超流体,导热性达铜的800倍,黏度接近零,能沿容器壁向上流动。其化学性质稳定,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反应,密度仅0.1786kg/m³,是理想的惰性保护气体。2025年,中国在提纯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贵州遵义BOG提氦工程年产11万立方米5N级(99.999%)高纯氦气,安徽万瑞冷电研制出6N9级超纯氦装置,氖杂质含量<0.3ppm,煤层气提氦工艺更建成全球首套3.6万Nm³/d提取装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三、不可替代的战略应用
作为"黄金气体",氦气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
● 航天军工:用作火箭燃料压送剂,导弹和宇宙飞船的增压系统依赖其稳定性;
● 低温超导:液氦创造接近绝对零度(-273℃)的环境,是磁共振成像(MRI)、粒子对撞机等超导设备的"血液";
● 精密制造:焊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时作为保护气,半导体芯片刻蚀中用于检漏,光纤生产中控制折射率;
● 深海探索:与氧气混合成"氦氧呼吸气",降低潜水员减压病风险,支持深海探测作业;
● 科研前沿:超流体氦用于量子计算机制冷,氦-3同位素是可控核聚变的理想燃料。
四、资源挑战与未来方向
全球氦气长期依赖美国天然气提氦(占比70%),中国曾面临80%进口依赖。2022年,"低品位含氦天然气提取"被列为中国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当前通过页岩气BOG提氦、煤层气提氦等创新路径,正构建自主产业链。贵州遵义示范工程实现"页岩气-氦气"全流程转化,安徽超纯氦装置纯度达99.99999%,标志着中国从资源勘探到高纯制备的全面突破。
从太阳光谱到深海探测,从芯片制造到可控核聚变,氦气以"惰性"之躯支撑着人类科技的极限探索。随着中国在资源开发与提纯技术上的持续突破,这种宇宙级元素正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守护着国家高科技产业的"呼吸"安全。
咨询热线
17371457003
17371457003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