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二氧化碳(CO₂)作为焊接保护气体的核心原料,在现代焊接工艺中占据重要地位。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简称“二保焊”)为例,其通过液态CO₂气化形成的保护氛围隔绝空气,防止熔池氧化,广泛应用于低碳钢、低合金钢等黑色金属焊接。以下从技术原理、工艺优势、应用规范及环境控制四方面展开分析。
一、技术原理:从液态存储到焊接保护的转化
液态CO₂通常存储于高压钢瓶中,常温下气化后通过焊枪喷嘴以10-50L/min的流量喷出,在电弧周围形成气体保护层。其保护机制基于CO₂的物理特性:
1. 密度优势:CO₂气体密度为1.967kg/m³,约为空气的1.5倍,能有效覆盖熔池表面,阻止氧气、氮气等气体侵入导致的氧化和氮化缺陷。
2. 电弧稳定性:电弧高温使部分CO₂分解为CO和活性氧(O),虽可能加剧焊丝氧化,但通过选用含脱氧剂(如Si、Mn)的实芯或药芯焊丝(如H08Mn2SiA),可中和游离氧,避免气孔产生。
3. 熔滴过渡控制:通过调节焊接参数(如电流、电压),CO₂焊可实现短路过渡(细丝焊接)或细颗粒过渡(粗丝焊接),其中短路过渡适用于薄板全位置焊接,飞溅量可通过优质焊机降至最低。
二、工艺优势:高效、低成本的工业化选择
相较于焊条电弧焊、埋弧焊等传统方法,液CO₂焊接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1. 经济性显著:液态CO₂成本仅为惰性气体(如Ar)的1/10,且无需更换焊条,连续送丝设计使生产率提升1-4倍,综合焊接成本降低40%-50%。
2. 操作灵活性:支持全位置焊接(平、横、立、仰),尤其适用于复杂结构件;焊丝直径覆盖0.8-2.5mm,可焊接0.4mm薄板至20mm以上厚板,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3. 焊缝质量可控:采用直流反接极性,熔深调节精准,配合规范参数(如电流200-300A、电压26-32V),焊缝低氢性优良,抗裂性能优于手工电弧焊,焊后变形量仅为千分之三至五。
三、应用规范:参数匹配与操作要点
液CO₂焊接的工艺参数需严格匹配,以平衡效率与质量:
1. 焊丝与电流选择:
○ 细丝(0.8-1.2mm)采用短路过渡,焊接电流60-250A,适用于2-8mm薄板的全位置焊接;
○ 粗丝(1.6mm以上)采用细颗粒过渡,电流>300A,熔深可达8mm以上,仅适用于平焊、横角焊。
2. 气体流量控制:
○ 薄板焊接(<200A):10-25L/min;
○ 厚板或自动焊:25-50L/min,需配备气体预热装置防止CO₂气化吸热导致的喷嘴结霜堵塞。
3. 操作环境要求:
○ 防风等级:风速>1m/s时需设置防风棚或挡风板,避免气体保护层被吹散;
○ 烟尘处理:焊接过程中产生Fe₂O₃、SiO₂等烟尘(发尘量5-10g/kg焊丝),需配备滤筒式移动净化器或高负压除尘系统,降低粉尘浓度至职业接触限值以下。
四、局限性与改进方向
尽管优势突出,液CO₂焊接仍存在短板:
1. 飞溅与弧光污染:常规电源下飞溅率可达10%,需通过波形控制焊机(如逆变式电源)优化电弧能量;紫外线辐射强度为手工焊的2-3倍,操作人员需佩戴专用防护面罩。
2. 环境限制:室外作业受天气影响大,需搭建临时防护设施;对高合金钢、有色金属(如Al、Cu)焊接适应性差,需改用MAG焊(CO₂+Ar混合气)。
3. 参数敏感性:电流与电压需严格匹配(公式:U=0.04I+16±2V),送丝速度波动易导致电弧不稳,建议采用数字化焊机实现闭环控制。

咨询热线
17371457003
17371457003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