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质基本信息
丙烷(Propane)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₃H₈(结构简式CH₃CH₂CH₃),分子量44.096,CAS登录号74-98-6。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密度1.83kg/m³,微溶于水(17.8℃时溶解度为6.5体积/100体积水),可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其熔点为-187.6℃,沸点为-42.1℃,闪点低至-104℃,临界温度96.8℃,临界压力4.25MPa,属于第2.1类易燃气体,危险性符号为F+,爆炸极限为2.1%~9.5%(V/V),引燃温度450℃,最小引燃能量仅0.26毫焦,具有极高的火灾爆炸风险。
二、化学性质
1. 稳定性与反应性:丙烷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但在特定条件下可发生多种反应:
○ 燃烧反应: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CO₂和H₂O(C₃H₈+5O₂→3CO₂+4H₂O),氧气不足时生成CO和H₂O,火焰呈亮黄色,温度可达2820℃(氧气中完全燃烧)。
○ 卤代反应:光照条件下与卤素发生自由基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高温下与过量氯气反应可生成四氯化碳和四氯乙烯。
○ 硝化反应:气相与硝酸作用生成1-硝基丙烷、2-硝基丙烷等混合硝基化合物。
○ 水合物生成:低温下易与水形成固态水合物,可能堵塞天然气管道。
2. 分子结构:分子中含3个碳原子,呈直链烷烃结构,摩尔折射率15.94,极化率6.32×10⁻²⁴cm³,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为0,无氢键供体或受体,疏水参数XlogP为1.8。
三、主要用途
1. 燃料应用:最大用途是与丁烷混合作为液化石油气(LPG),用于民用取暖、烧烤、内燃机燃料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即采用丙烷作为燃料,其在-40℃仍能产生足够蒸气压,且燃烧产物清洁(仅为CO₂和H₂O)。
2. 化工原料:裂解制乙烯的重要原料;通过催化脱氢可工业化生产丙烯;气相硝化制造硝基化合物,用于溶剂及赛车燃料添加剂;氯化反应可制备过氯乙烯和四氯化碳。
3. 其他用途:用作炼油过程中的脱沥青溶剂、润滑油脱蜡剂,以及工业冷冻剂(利用其低沸点特性)。
四、安全危害与防护
1. 危险性:
○ 燃爆风险: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或明火即发生燃烧爆炸,气体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至远处引火源。
○ 健康危害:具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导致头晕、意识丧失甚至窒息;液态丙烷接触皮肤可引起冻伤。
○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2. 防护措施:
○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库温不超过30℃,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
○ 个体防护:一般无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佩戴半面罩防毒面具、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及防护手套。
○ 应急处理:泄漏时撤离至上风处,切断火源,用防爆风机驱散或点燃;吸入中毒者需移至新鲜空气处,必要时人工呼吸并就医。
五、储存与运输
● 储存:压缩成液态储存于耐压钢瓶中,配备防爆照明和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储存区需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 运输:钢瓶运输时须戴好安全帽,平放并固定瓶口方向,运输车辆需配备阻火器及消防器材,严禁与氧化剂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避免暴晒。
六、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需经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须有人监护。商用液化石油气中通常添加乙硫醇作为臭味警示剂,以检测泄漏。
丙烷作为一种高效清洁能源和重要化工原料,在合理使用与严格防护下,可最大限度发挥其价值并降低风险。

咨询热线
17371457003
17371457003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