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槽车氦气存储运输安全规范与操作指南
创建时间:2025-09-27  浏览量:0


管束氦气600×400


一、槽车氦气存储核心要求


(一)存储场地与环境控制


1. 场地标准:专用仓库或露天堆场需远离明火源(≥30米)及居民区,配备强制通风系统(换气≥6次/小时)。地面导电并接地(电阻≤10Ω),设置静电释放装置,操作前静置15分钟。


2. 环境参数:温度控制在-20℃~40℃(夏季需遮阳/喷淋),湿度≤85%,场地需排水防腐蚀。


(二)槽车停放与固定


1. 分区管理:空车与重车间距≥5米,禁止与易燃易爆气体槽车混放(间距≥10米),设置明显标识。


2. 固定措施:使用轮挡或鞍座固定装置,长期停放(>72小时)需降压至0.5MPa,关闭主阀并加装盲板,每日检查压力表≥2次。


二、槽车氦气运输全流程规范


(一)车辆与资质要求


1. 车辆标准:符合GB18564.1要求,罐体用304不锈钢或铝合金(耐压≥2.5MPa),每2年进行耐压试验(水压为设计压力1.5倍)。

2. 人员资质:驾驶员需A2证及危货运输资格证,押运员每年培训≥24学时,熟悉应急流程。车辆需安装GPS并悬挂危险品标志。


(二)装卸操作规范


1. 装载前检查:确认罐体无变形腐蚀(壁厚≥设计值80%),安全阀在6个月校验期内。装卸软管需耐-270℃、耐压≥3MPa,连接前氮气吹扫≥30秒。

2. 过程控制:液氦装载流速≤2m³/min,气态≤10m³/h;压力超1.8MPa时需降压至1.2MPa以下。卸载后残余压力保持0.25-0.5MPa,关闭阀门并铅封。


(三)运输安全控制


1. 路线规划:优先高速和国道,避开人口密集区及限高路段,长途运输每2小时停靠检查压力、轮胎及泄漏(检测仪阈值≤0.5%)。

2. 应急装备:配备正压呼吸器(2套)、耐低温手套、氦气检测仪、防爆工具、冻伤急救箱及氧气袋。


三、安全防护与泄漏应急处理


(一)危害与防护措施


1. 健康风险:氦气泄漏可致氧浓度降低(<16%时呼吸急促,<10%时昏迷),液氦(-268.9℃)接触可造成深度冻伤。

2. 防护装备:正压式呼吸器(氧储备≥30分钟)、防静电防寒服、耐低温手套及全脸护目镜。


(二)泄漏应急处置


1. 报警与疏散:检测仪报警或人员不适时,立即疏散下风向人员至50米外,切断电源并通风,氧浓度<19.5%时需佩戴呼吸器进入。

2. 泄漏控制:小泄漏关闭主阀后用氮气吹扫并封堵;大量泄漏启动紧急切断阀,转移至空旷地带,喷雾水驱散气体,必要时倒罐作业。

3. 急救措施:窒息者移至通风处并心肺复苏;冻伤用40-42℃温水浸泡15-30分钟,涂抹冻伤膏后包扎。


四、日常维护与合规管理


(一)定期检查维护


1. 日常检查:发车前确认罐体无泄漏、压力表(0.2-1.5MPa)及安全阀正常,应急设备齐全。

2. 定期维护:月度检测壁厚及阀门密封性,每6个月更换软管;年度进行水压试验、安全阀校验及紧急切断阀测试。


(二)合规管理


建立“一车一档”,保存车辆证件、检查记录、培训考核等文档(≥3年)。每季度组织泄漏应急演练并备案。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17371457003

手机号码

17371457003

微信咨询

二维码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