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烷作为最简单的含碳-碳单键的烷烃,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基础原料,广泛应用于乙烯制备、制冷剂、燃料等领域。其制备方法随着化工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目前已形成工业分离与人工合成并存的多元技术体系。以下从实验室合成、工业生产及前沿技术三个维度,系统介绍乙烷的制备方法及其技术特点。
一、实验室制备方法:基础化学反应路径
实验室制备乙烷主要依赖化学合成法,利用特定化学反应实现碳链构建,常用方法包括羧酸盐水解法和偶联反应两大类。
1. 羧酸盐水解法(脱羧反应)
以丙酸钠与碱石灰(氢氧化钠与氧化钙混合物)为原料,通过加热脱羧生成乙烷,反应方程式为:
CH₃CH₂COONa + NaOH → CH₃CH₃↑ + Na₂CO₃
该方法是实验室模拟工业脱羧过程的经典方案,反应条件温和(约300℃),但产率较低(通常低于60%),且需严格控制原料配比以避免副反应生成烯烃杂质。
2. 偶联反应
● 武兹合成法:通过卤代乙烷与金属钠反应实现碳链偶联:
2CH₃CH₂Br + 2Na → CH₃CH₂CH₂CH₃ + 2NaBr
该反应易生成副产物丁烷,需通过分馏提纯乙烷,适用于低碳烷烃的交叉偶联研究。
● 格氏试剂法:利用乙基卤化镁(CH₃CH₂MgBr)与卤代乙烷反应,在无水乙醚中生成乙烷,反应选择性较高,但试剂成本昂贵,仅限小规模制备。
二、工业生产方法:规模化分离与提纯
工业上乙烷主要来源于天然资源分离,依托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加工过程实现规模化生产,具有成本低、产量高的特点。
1. 天然气分离法
天然气中乙烷含量约5%-10%,通过冷凝分离技术实现与甲烷的分离:
● 深冷分离:将天然气冷却至-162℃以下,利用甲烷(沸点-161.5℃)与乙烷(沸点-88.6℃)的沸点差异,通过多级精馏获得纯度99%以上的乙烷。
● 吸附法:采用活性炭或分子筛吸附剂,利用乙烷与甲烷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容量差异实现分离,适用于低浓度乙烷的富集回收。
2. 石油分馏法
石油炼制过程中,通过常压分馏塔分离石油气组分:
● 原油经脱盐、加热至385℃后进入分馏塔,乙烷因沸点低(-88.6℃)富集于塔顶石油气中,与丙烷、丁烷等组成“液化石油气(LPG)”;
● 进一步通过精馏塔分离LPG,控制塔顶温度-80℃可获得高纯度乙烷,该方法占工业乙烷产量的60%以上。
3. 裂解气回收法
在石油裂解制乙烯过程中,副产乙烷可通过选择性加氢去除烯烃杂质后回收:
● 裂解气经压缩、碱洗脱硫后,进入脱甲烷塔分离低碳烃,乙烷馏分再经加氢反应器脱除乙炔,最终通过精馏得到聚合级乙烷(纯度≥99.9%)。
三、前沿技术突破:室温光催化转化新路径
传统工业方法依赖化石资源且能耗高,近年来光催化甲烷转化技术为乙烷制备提供了绿色替代方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的Ni₁-CeO₂单原子催化剂,实现了甲烷在室温下高效转化制乙烷,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ACS)。
技术原理
● 催化剂设计:通过DFT计算筛选3d过渡金属单原子,发现Ni单原子(Ni₁)修饰的CeO₂载体可高效活化甲烷C-H键,同时抑制过度氧化生成CO₂。
● 反应机制:CeO₂表面的Lewis酸性位点增强甲烷吸附,Ni₁促进光生电荷分离,二者协同实现甲烷分子的C-C偶联,乙烷选择性高达90%。
● 性能指标: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剂连续运行350小时仍保持稳定活性,乙烷产率达243μmol·g⁻¹·h⁻¹,优于现有非贵金属光催化体系。

咨询热线
17371457003
17371457003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