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服:检验人员需穿着专用低温防护服,材质应具备良好隔热性与低温耐受性,可有效阻挡低温介质接触皮肤,防止冷灼伤。防护服应合身,不妨碍检验人员操作,且定期检查,如有破损、老化及时更换。
防护手套:佩戴低温防护手套,其材质如特殊橡胶或复合材料,具备出色隔热和抗低温性能。手套要贴合手部,灵活性好,便于进行细致检验操作,同时防止手部直接接触低温部件或介质。操作过程中,若手套被污染或损坏,立即更换。
防护鞋:穿着防砸、防滑且具备低温防护功能的工作鞋,保护脚部免受可能的砸伤、冻伤,以及在湿滑检验环境中滑倒。鞋帮高度适宜,能有效保护脚踝。
护目镜:配备防冲击、防雾且能有效阻挡低温液体飞溅的护目镜,保护眼睛免受低温介质、检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碎屑伤害。护目镜要与面部贴合紧密,视野清晰。
安全帽:进入检验现场,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帽,防止头部遭受意外坠落物体砸伤。安全帽要调整到合适松紧度,确保稳固佩戴。
呼吸防护装备:当检验盛装窒息性或有毒气体的低温气瓶,且可能存在气体泄漏风险时,检验人员需佩戴合适的呼吸防护装备,如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或长管呼吸器。使用前,仔细检查呼吸防护装备的完整性、气密性及供气性能,确保正常工作。
二、检验场地安全要求
场地选择:检验场地应选择通风良好、远离火源、热源及人员密集区域,且地面平整、坚实,有足够空间放置低温气瓶及检验设备。若检验盛装易燃、易爆气体的低温气瓶,场地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设置相应防火、防爆设施。
警示标识:在检验场地周边显著位置设置清晰、醒目的警示标识,如 “低温危险”“禁止烟火”“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等,明确告知非检验人员不得靠近。对检验过程中可能产生危险的区域,如正在进行压力试验区域,设置临时隔离设施和警示标识。
通风设施:检验场地需配备良好通风设施,如自然通风条件不足,应安装机械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及时排出检验过程中可能泄漏的低温气体,防止气体积聚引发窒息、爆炸等危险。通风设备应定期维护、检查,保证正常运行。
应急救援设备:在检验场地明显且便于取用位置,配备必要应急救援设备,如急救箱、灭火器、冲淋装置等。急救箱内药品和器材应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灭火器应根据场地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合理配置,并定期检验、维护;冲淋装置应保证随时可用,水压、水量满足应急冲洗要求。
三、检验设备与工具安全要求
检验设备:用于低温气瓶检验的设备,如压力测试设备、真空度测量仪等,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定期校准、维护,确保测量准确、性能可靠。设备使用前,检查其完整性和安全性,如有故障或损坏,修复后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在使用压力测试设备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设置合理压力范围,防止超压引发危险。
工具:使用的检验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应选用适合低温环境的材质,避免因低温变脆导致断裂伤人。工具使用前,检查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及时更换。在拆卸、安装低温气瓶附件时,使用合适工具,避免强行操作损坏气瓶或附件。
四、低温气瓶处理安全要求
余气处理:检验前,对低温气瓶内余气进行安全处理。盛装无毒非可燃性气体的气瓶,可在通风良好区域缓慢放空;盛装可燃性或有毒气体的气瓶,采用专用回收装置或通过安全的工艺方法进行回收、中和处理,确保瓶内余气浓度符合安全要求。余气处理过程中,密切监测周围环境气体浓度,防止气体泄漏引发危险。
置换与清洗:余气处理后,使用惰性气体(如氮气)对气瓶进行置换,确保瓶内原有气体被彻底置换干净。对于盛装过特殊介质的气瓶,还需进行清洗,去除残留杂质,防止对检验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置换和清洗过程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控制气体流量和压力,确保安全。
气瓶搬运与放置:搬运低温气瓶时,使用合适搬运工具,如叉车、起重机等,并确保搬运设备性能良好、安全可靠。搬运过程中,轻装轻卸,避免碰撞、摔落。气瓶放置时,应保持垂直,固定牢固,防止倾倒。
五、检验过程安全操作要求
压力试验:进行压力试验时,严格按照试验压力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缓慢升压,密切观察气瓶及试验设备状况,如发现异常声响、泄漏、变形等情况,立即停止试验,降压后进行检查处理。试验现场设置安全防护区域,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真空度检测:检测低温气瓶真空度时,使用符合要求的真空度测量仪,并按照正确方法操作。在测量过程中,防止仪器损坏导致真空泄漏,同时注意避免因操作不当使空气进入气瓶夹层影响其绝热性能。
附件检查与维修:检查和维修低温气瓶附件(如阀门、安全阀、液位计等)时,先确保气瓶内无压力,附件与气瓶有效隔离。使用合适工具进行拆卸、安装,防止损坏附件和气瓶。对于维修后的附件,进行严格性能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电气设备使用:在检验现场使用电气设备时,选用符合防爆、防潮要求的设备,并确保设备接地良好。避免在有易燃易爆气体泄漏风险的区域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防止电气火花引发爆炸。
多人协作操作:若检验过程需要多人协作,明确各人员职责和分工,做好沟通协调。在进行重要操作前,进行充分沟通确认,确保操作同步、安全。
六、应急处置要求
制定应急预案:检验单位应制定完善的低温气瓶检验应急预案,明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如低温液体泄漏、气体爆炸、人员冻伤等)及相应应急处置措施。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和修订,确保有效性。
事故报告:检验过程中如发生事故,检验人员立即停止检验操作,采取必要应急措施,并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事故报告应准确、清晰,说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类型及初步影响等信息。
人员急救:若有人员受伤,现场人员立即对伤者进行急救处理。如发生冻伤,迅速将伤者转移至温暖环境,用温水冲洗冻伤部位,避免揉搓;若发生窒息,将伤者转移至通风良好处,进行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送医治疗。
泄漏处理:如发生低温液体或气体泄漏,立即疏散周围人员,设置警戒区域,严禁烟火。关闭相关阀门,停止泄漏源。对于低温液体泄漏,使用惰性材料(如蛭石)进行吸附处理;对于气体泄漏,加强通风,降低气体浓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对泄漏设备进行修复。
火灾扑救:若发生火灾,立即使用现场灭火设备进行扑救,并拨打火警电话报警。根据火灾类型选择合适灭火器材,如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在扑救过程中,注意保护自身安全,避免吸入有毒烟雾和遭受高温灼伤。

咨询热线
17371457003
17371457003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