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气体在光刻制造中的应用:微纳世界的隐形推手
创建时间:2025-08-13  浏览量:0


600×400


在半导体制造的精密世界里,光刻技术是芯片诞生的核心环节,而气体作为这一过程的“隐形推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光源激发到材料处理,气体以多种形态贯穿光刻工艺,推动着集成电路向更小制程、更高性能不断突破。


一、光源激发:气体点亮微纳之光光刻机的光源是芯片图案转移的关键。在深紫外(DUV)光刻中,氖气、氪气、氩气等稀有气体通过混合配比,在高压放电下激发产生特定波长的激光。例如,氩/氟/氖混合气可生成193nm深紫外光,满足0.13μm至22nm制程芯片的需求。极紫外(EUV)光刻则依赖高功率激光轰击锡滴产生13.5nm极紫外光,这一过程需在真空环境中进行,以避免气体分子吸收光线。气体不仅是光源的“燃料”,其纯度与稳定性更直接影响光刻精度与良率。


二、光刻胶处理:气体助力图形精准成型光刻胶的涂覆、烘烤与显影环节同样离不开气体的精密调控。在烘烤步骤中,惰性气体(如氩气)被充入腔体,形成保护性氛围,防止光刻胶在高温下氧化或发生化学反应。此外,光刻胶在曝光后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如溶剂、光致酸发生剂)可能污染设备或影响成像质量。通过优化材料配方与设备排气设计,可控制放气速率,降低颗粒污染风险。例如,ASML等企业已制定严格的放气标准,推动低放气量光刻胶的研发。


三、清洗与保护:气体的“清洁魔法”光刻完成后,残留的光刻胶需通过等离子体清洗去除。氧气与氟气混合气体在放电下生成的活性粒子,可高效分解有机物,实现无损伤清洗。同时,氮气、氦气等气体在光刻机光学系统中形成保护层,隔绝水汽与尘埃,维持镜片与反射镜的高反射率。在EUV光刻中,真空环境系统需持续抽除残留气体,确保极紫外光的无损传输。


四、挑战与突破:国产化浪潮下的气体供应链光刻气体属高纯度电子特气,技术壁垒极高。过去,氖气等关键原料依赖乌克兰等地区供应,曾因地缘因素导致价格暴涨。近年来,中国加速布局国产替代:华特气体、凯美特气等企业突破ASML认证,实现氪氖混合气、氟氖混合气等产品的自主供应。据2025年数据显示,国内电子特气国产化率显著提升,光刻气体市场规模随半导体需求增长稳步扩大,为产业链自主可控注入动力。


气体虽无形,却以精密的化学特性与工程智慧,支撑着光刻技术的每一次微小突破。从光源的激发到材料的处理,从污染的防控到供应链的革新,气体在微纳尺度上编织着芯片制造的精密网络。未来,随着EUV与下一代光刻技术的演进,气体应用将持续优化,为半导体产业的未来书写更精细的篇章。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17371457003

手机号码

17371457003

微信咨询

二维码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