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气体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生产各环节。然而,其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也使其储存过程存在较高风险。为确保安全生产,避免事故发生,工业气体的储存必须遵循严格的安全规范,从选址布局到日常管理,全方位落实防范措施。
一、选址与布局:隔离风险,严守间距
工业气体储存场所应远离火源、高温区域及人口密集区,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可燃气体仓库需配备可燃气体探测器,间距不超过10米;氢气瓶储存间距须大于2米,与明火距离至少15米。不同性质气体应分类存放,氧气与乙炔等可燃气体需隔离2米以上,避免混合反应引发爆炸。
二、容器管理:定期检验,杜绝隐患
气瓶作为储存载体,其安全性至关重要。需定期检查瓶体外观,杜绝裂纹、变形等缺陷;每5年进行水压试验,并在合格气瓶上标注检验钢印。严禁使用超期未检、漆色模糊或附件损坏的气瓶。氧气瓶严禁接触油脂,瓶阀冻结时禁用明火烘烤,以防引发燃爆。
三、环境控制:温控防漏,杜绝静电
储存仓库需保持阴凉通风,温度不宜超过35℃,必要时采取降温措施。液氧等低温液体储罐需防止剧烈蒸发,定期检测乙炔浓度,超标时立即排空。管道及储罐应可靠接地,防止静电积聚;氧气管道焊接需采用氩弧焊,并严格脱脂除锈,避免摩擦起火。
四、分类储存:特性有别,措施精准
剧毒气体(如液氯)需双人双锁管理,配备应急洗消设备;溶解乙炔瓶严禁卧放,防止丙酮泄漏。液化气体充装系数不得超过0.97,永久气体压力误差控制在1%以内。不同气体管道应以鲜明漆色区分(如氧气管道为天蓝色),避免误操作。
五、应急准备:预案先行,防患未然
储存场所应配备灭火器、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制定泄漏、火灾等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运输环节需选用危化品专用车辆,气瓶固定牢靠,避免碰撞;夏季运输需遮阳防晒,表面温度不得超过40℃。
工业气体储存安全是生产链条中的关键环节,需以技术手段与管理制度相结合,从细节处筑牢防线。唯有将规范内化为日常操作准则,才能有效防范风险,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

咨询热线
17371457003
17371457003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