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氦气生产与管理:技术革新与规范体系的协同发展
创建时间:2025-08-13  浏览量:0


600×400


氦气作为半导体制造、医疗影像、航天航空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工业气体,其生产与管理正随着技术进步和行业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从技术层面到规范体系,氦气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已成为保障安全、提升效率的关键。


一、氦气生产技术:多元路径与效率优化


氦气的生产主要依赖三种技术路径:空分法、天然气液化法和氢气还原法。空分法通过低温精馏分离空气中的氦气,虽纯度可达99.999%,但高成本使其适用于高精尖领域。天然气液化法则利用富含氦的天然气资源,通过低温分离获得纯度约99%的氦气,成本较低但受资源分布限制。氢气还原法通过金属氧化物还原反应制取氦气,虽纯度仅95%左右,但适用于对纯度要求不高的工业场景。近年来,针对低品位含氦天然气的提取难题,膜渗透技术、吸附分离等新型工艺正逐步突破技术瓶颈,为氦气生产提供更多可能性。


二、管理体系:安全规范与效率提升的双重保障


氦气的管理要求贯穿生产、储存、运输及使用各环节。生产端需具备合法许可,配备环保设施与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合规。储存环节强调“五勿”原则——远离火源、避免撞击曝晒等,并采用通风、分类存储等措施,如空瓶与满瓶分区管理,防止过量堆积。运输方面,交通部2025年新规允许符合条件的氦气按普通货物运输,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破解专用车辆资源稀缺难题,同时仍需确保气瓶密封、固定及通风条件。使用过程中,防爆设备、压力控制(余压维持5MPa以上)及良好通风成为核心安全要素,避免窒息风险。


三、行业趋势:技术融合与规范升级


当前氦气行业面临资源稀缺与需求激增的矛盾。一方面,放射性矿物衰变法虽能利用α粒子衰变获取氦气,但辐射防护与成本问题制约其规模化应用。另一方面,低品位天然气提氦技术的突破成为焦点,如膜渗透与吸附工艺的优化,有望降低生产成本。管理层面,新规推动的“普货运输”模式不仅释放物流效率,更倒逼企业强化包装标识与追溯系统,确保豁免条件下的安全可控。此外,环保要求推动氦气回收技术发展,减少资源浪费。


氦气的生产与管理正走向技术革新与规范协同的轨道。从多元生产技术的选择到全流程安全管控,再到政策驱动的效率提升,行业需在保障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持续探索低成本、高纯度与可持续的氦气解决方案,为科技进步与产业应用提供坚实支撑。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17371457003

手机号码

17371457003

微信咨询

二维码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