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当压力表指针异常跳动,当报警器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 —— 气体泄漏的危险可能就在眼前。此时,每一秒的反应都关乎生死。气体泄漏应急处理不是 “选择题”,而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 “生存技能”,从识别隐患到科学处置,正确的步骤能将危险降到最低。
泄漏前的 “预警信号”:学会识别危险
在气体泄漏初期,往往会释放出 “预警信号”,及时捕捉这些信号能为应急处理争取时间。家庭燃气泄漏时,会闻到类似臭鸡蛋的气味(人工添加的警示剂);工业车间里,乙炔泄漏有微弱的大蒜味,氨气则带着强烈的刺激性臭味。若发现连接软管有 “嘶嘶” 的气流声,或钢瓶、管道表面出现结霜(快速泄漏导致的降温现象),都是明确的泄漏迹象。
压力表是气体系统的 “晴雨表”。正常使用时,压力表指针应稳定在合理范围,若指针突然快速下降(非用气状态),可能是发生了泄漏;而指针异常升高则可能是瓶内压力异常,存在爆炸风险。对于安装了气体报警器的场所,当报警器在无干扰情况下触发警报,必须立即警惕 —— 不要误以为是 “误报” 而忽视,宁可虚惊一场,不可抱有侥幸。
初期应对:“三禁两要” 原则
一旦确认气体泄漏,首要任务是保持冷静,慌乱只会让错误升级。此时必须严格遵守 “三禁” 原则:严禁触动任何电器开关(包括电灯、排风扇、空调),开关动作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引爆泄漏气体;严禁使用明火(如打火机、火柴),哪怕是在室外,也不能在泄漏区域附近点火;严禁拨打电话或对讲机,手机和对讲机在接通瞬间产生的电磁脉冲,足以点燃达到爆炸浓度的气体混合物。
“两要” 原则是初期处置的核心:要立即关闭气源,缓慢旋紧气瓶总阀或管道阀门,动作轻柔避免产生静电;要迅速疏散人员,引导在场人员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沿安全通道撤离,撤离方向要避开泄漏气体的扩散路径(如丙烷泄漏时,应向地势高处撤离,因丙烷比空气重会向低处聚集)。
特别提醒:撤离时不要贪恋财物,在危险面前,“快速离开” 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若泄漏发生在夜间,可用手电筒照明(提前确认手电筒无明火功能),但绝不能使用蜡烛、打火机等明火照明工具。
不同场景的 “处置细节”
家庭燃气泄漏的处理有明确流程:关闭燃气总阀后,轻轻打开门窗通风(避免用力推门产生气流摩擦),让泄漏的天然气或液化气自然扩散。此时不要开启抽油烟机,其电机运转可能产生火花。撤离到室外安全区域后,拨打燃气公司抢修电话,告知具体地址和泄漏情况,在专业人员到达前,不要让无关人员靠近房屋。
工业车间泄漏的处置更需专业配合。若泄漏点在钢瓶接口,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尝试用湿抹布包裹泄漏处减缓扩散;若为管道泄漏,应关闭区域总阀,同时启动车间应急通风系统(确保通风设备为防爆型)。对于有毒气体(如氯气、氨气)泄漏,必须佩戴相应的防毒面具才能进入现场初期处置,无防护装备时,应立即撤离至上风向区域,等待专业救援。
运输途中泄漏的处理要兼顾自身与公共安全。驾驶员应立即将车辆停靠在空旷地带(远离人群、火源、高压线),开启危险警示灯并在车辆周围 50 米处设置警示标志。若为钢瓶泄漏,可小心将钢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滚动碰撞),无法转移时用消防水对钢瓶降温。严禁在泄漏车辆附近停留,所有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后,拨打 119 和运输单位应急电话。
特殊气体的 “针对性处置”
不同气体的特性决定了应急处理的差异,盲目套用统一流程可能适得其反。易燃易爆气体(如乙炔、丙烷)泄漏时,在通风的同时要杜绝一切火源,若泄漏量较大,可在安全距离外用水枪喷射形成水幕,稀释空气中的气体浓度,但水流不可直接冲击泄漏点,防止钢瓶受力移位。
有毒气体(如硫化氢、氟化氢)泄漏的核心是 “防护优先”。若必须进入泄漏区域关闭阀门,必须穿戴好对应的防护装备:酸性气体用碱性防护面具,碱性气体用酸性滤毒罐,剧毒气体则需穿戴隔绝式防护服。无防护时,哪怕泄漏量极小,也不能冒险进入 —— 有毒气体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中毒昏迷。
窒息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泄漏更具隐蔽性。这类气体无色无味,泄漏后会挤占氧气空间,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缺氧。处置时要确保自身处于通风良好的环境,若发现有人在泄漏区域晕倒,切勿直接冲进去救援,应先通风并佩戴氧气呼吸器,再设法将受害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
后续措施:避免二次危险
泄漏得到控制后,不能立即恢复正常状态,需经过 “安全确认” 环节。通风时间要足够长,家庭燃气泄漏至少通风 30 分钟,工业车间则需根据气体性质和泄漏量,经检测确认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一般低于 50%)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专业人员到场后,要主动提供关键信息:泄漏气体种类、泄漏时间、已采取的处置措施、是否有人员被困等,这些信息能帮助救援人员快速制定方案。在未得到专业人员允许前,任何人不得擅自返回泄漏区域,也不能随意开启电源或动用设备。
对于因泄漏导致的火灾、中毒等次生事故,要优先保障人员安全。火灾初期可使用相应的灭火器扑救(如干粉灭火器适用于大多数气体火灾),但火势失控时应立即撤离;发现有人中毒,应将其转移至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等待医护人员。
气体泄漏应急处理的核心,是 “敬畏危险,科学应对”。每一个步骤的背后,都是对气体特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安全的极致守护。记住,在危险面前,“谨慎” 永远比 “勇敢” 更重要 —— 正确的应急处理不仅能保护自己,更能为身边的人筑起一道安全防线。这份 “保命指南”,或许平时用不上,但一旦需要,就能成为逆转危险的关键。

咨询热线
17371457003
17371457003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