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金属应用于牙科的过程并非全然没有问题。本实验的目的就是要研究陶瓷烧付钛金属赝复物在不同烧瓷方式下,接受週期性疲劳应力所受到的效应,。烧瓷步骤依黏结剂的使用状况分
为三大组:
(I)使用黏结剂
(Ⅱ)不用黏结剂
(Ⅲ)黏结剂与不透明陶瓷等比例混合;
每一大组又依氩气供给的状况分为三小组:
(A)全程真空烧瓷(不供应氩气)
(B)从750℃以上供应氩气
(C)全程供应氩气。共计9小组试片,每组依不同烧瓷条件製作12片,总数为108片。将试片陶瓷面朝上,置于动态疲劳测试机,试片中心线对准并轻触施力圆杆。接触应力大小为
40Kgf,振幅为5Kgf,频率为10Hz,应力週期次数为104次。週期性疲劳应力试验后,观察并记录试片表面裂缝发生情形。再将各组剩馀的十片试片在万能测试机接受三点弯曲试验。施
力圆杆背对试片的陶瓷面并对准试片的中心线,两支点之间的距离为18mm,施力杆压缩速率为0.5mm/min。施力持续至应力-应变曲线骤降亦即陶瓷黏结失败而发生剥离现象时,计录
下此时的荷重。破断面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再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检测,并进行EDS定性分析。将三点弯曲试验得到的数值利用统计软体进行双因子变异数分析,及涂凯氏事后比
较。
各组试片接受疲劳试验后,在陶瓷表面都有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六十左右的裂缝发生。而且不同的氩气供应条件下烧瓷,有不同的气泡产生率。试片接受週期数为104次的疲劳应力试验
后,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裂缝的延伸多是从陶瓷层延伸到金属与陶瓷层的交界面(metal and ceramic layers interfaces )。三点弯曲试验后,透过扫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及
EDS分析,可知破断面的模式为adhesive或mixing 形式。使用黏结剂的状况出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氩气的供应状况亦有差异(p=0.0482<0.05),但其p值与.05显著
水准相当接近。另一方面,使用黏结剂的状况与氩气的供应方式有交互作用存在(p<0.05)。在週期性疲劳应力作用下,陶瓷表面裂缝的发生率与陶瓷层气泡的发生率相似,而裂缝的
发生率与瓷-钛金属试片的破坏应力值可能有关。裂缝的延伸状况可能使得陶瓷与金属的交界面失去黏结力,所以对于试片破坏应力的大小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将本实验结果与我们先前
的研究(Hsu et al., 2000)比较发现,氧化的程度与疲劳试验后的破坏应力值可能有关,氧化程度愈高,则瓷-钛金属试片在週期性疲劳应力作用后的破坏应力值愈低。由统计结果也可
看出,在週期性疲劳应力作用下,氧化层厚度对于破坏应力的影响远比陶瓷本身的缺陷(气泡和气孔)来的重要,但烧瓷过程中所形成的气泡对于破坏应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咨询热线
17371457003
17371457003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